东莞文明网
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新闻动态
东莞文化建设二十载 文化强市阔步向未来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23日 来源:东莞文明网 字体:[][][] [关闭]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根脉。从2001年提出的“文化新城”建设,到2010年的“文化名城”建设,再到2020年的“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如今,东莞更是展开了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新世纪以来的20多年,东莞这座年轻的现代都市,宛如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其城市文化建设有着科学的规划和严密的衔接,文化事业一直沿着正确的轨迹上升,并得到了快速、长足的发展。

  ■2022年中秋节前夕,“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直播活动上演

  梳理一座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也是在解读一座城市的根脉,能更好地把握当下,走向美好的未来。如今,东莞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即将召开,回顾东莞城市文化建设历程,你会了解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重要竞争力,会明白城市文化需要培育,城市文脉需要滋养,会认同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正确的顶层设计和积极的正向引领,并最终内化为城市文脉,滋养你我他。

  ■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

  开局一蓝图 “文化新城”拔地而起

  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东莞抓住了历史时机,率先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形成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经济发展态势,东莞城镇化、工业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当时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市民文娱生活相对贫乏单一,文化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此,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委市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城市软实力,全面建设东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2001年9月11日,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文化新城”为东莞城市形象重要定位之一,标志着由市委市政府指导、具有顶层规划的城市文化建设起航了。2002年3月1日,全市宣传工作会议确立了新的文化发展战略,基本框架围绕“一个战略目标”(建设文化新城)、抓好“两大板块”(精品板块和氛围板块)、强化“三个支撑”(人才、设施、机制支撑),东莞城市文化建设正式进入实践时间。次年9月,东莞便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之一,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在文化新城建设的10年里,东莞先后投入数十亿资金,实施了“学习型城市创建工程、现代市民塑造工程、城市亲和力强化工程、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城市现代传媒建设工程”五大工程;形成了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音乐剧之都“三城一都”的文化发展格局;兴建了一批高标准的文化设施,在新城市中心区的九大标志性建筑中,属于文化设施的就有7座,其中,新图书馆、玉兰大剧院、科技博物馆、展览馆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此外,村镇共投入40多亿元建设了以长安图书馆、大朗天域歌剧院、塘厦城市展示馆等为代表的村镇级文化设施。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同理,硬件设施是软件输出的基础。文化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是东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文化服务、文化培育的空间。东莞玉兰大剧院管委会原主任周汉标介绍,玉兰大剧院落成后,东莞以此作为舞台艺术阵地,积极引进高雅的都市文化,重点选择被誉为“朝阳艺术”而在当时又相对“冷门”的音乐剧作为突破口,积极打造“音乐剧之都”,以音乐剧来引发东莞文化建设的“蝴蝶效应”,撬动东莞艺术的全面发展。

  该剧院自2005年落成后,共组织引进音乐剧、儿童剧、话剧、戏剧、音乐会等国内外优秀剧目和大型演出活动2000多场,累计接待观众350多万人次,先后推出“中国·东莞音乐剧节”“粤港澳大湾区优秀剧目展演季”“绽放的玉兰”“打开艺术之门”“市民音乐会”等系列品牌演出,不断丰富大众文化的品质内涵,培育了一大批观众,带动镇街剧场的新建,更是推动了东莞文化艺术的发展。

  ■洪梅美术馆

  2008年,被业界认为是东莞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元年。当年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落成,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美术大事件之一、东莞艺术展览事业的城市地标,标志着东莞美术事业的跨越进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时的东莞处于文化新城建设的热潮中,玉兰大剧院、东莞展览馆、东莞图书馆、岭南画院等文化地标性建筑的规划建设都是在那时提出来的。” 作为岭南画院的筹建负责人和首任院长黄泽森说,岭南画院落成后,东城美术馆、朗弗美术馆、二十一空间美术馆、长安饶宗颐美术馆、棠美术馆等美术馆也随后纷纷创办,全面提升了东莞美术馆的档次与水准。岭南画院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融创作、展览、培训、收藏、研究、交流为一体,通过创新运作模式,逐渐成长为全国最有活力、最富特色、最有影响力的画院之一,提升了东莞城市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十年砺文化,矢志铸新城。东莞城市文化建设开局一座城,铸剑十年间,文化与城市高楼大厦竞相拔地而起。其间,东莞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壮大文化经济实力(文化产业成为东莞第九大支柱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有力推动了城市文化在观念、硬件、软件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东莞未来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东莞文化建设的征程中留下了光辉一页,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潮流东莞·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项目

  十年升级忙 “文化新城”变“文化名城”

  经过十年的筚路蓝缕,东莞文化建设在软硬件中得到了极大改善,也奠定了如今的文化基础格局,且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必然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10年8月,东莞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新城”建设胜利结束,并确立了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正式启动“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对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加强深耕细作,厚植东莞文脉、培育城市文化品格。

  从2011年起,东莞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文化名城”建设;用10年时间,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在文化单位运营、文化社会参与、机制创新以及文化人才建设等方面出台了各项配套辅助政策。

  其中,在文化名城建设上,认真普查,摸清家底,编制相关历史文化保护办法,初步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规划管理框架,做好传承、保护、活化、利用历史传统文化。比如形成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机制,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文物保护体系,引导镇街、村(社区)及社会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中堂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群等维修工程35项,验收优良率达到90%以上。东莞还在以往6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首次厘清了东莞历史发展的完整脉络,明确了东莞在重要历史节点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随后实施的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强化工程,则彰显了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珠江三角洲影响重大的城市历史定位;发挥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海防遗址这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品牌;强化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保护与利用,扩大东莞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调整优化东莞展览馆基本陈列,凸显东莞改革开放先行地城市内涵;依托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岭南非遗交汇地文化品牌;立足人文荟萃、名家辈出的优势,打造历史名人品牌等等。

  在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上,一方面是东莞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工人文化馆等单位实施总分馆制度,逐步推进市、镇、村(社区)三级网络格局建设。其他各类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和活动也逐步推进和普及到各个角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比如将图书馆开到社区、家庭里,将精品演出放到家门口,创新“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等。另一方面,文化建设拓展到基层末梢,各镇街(园区)、社区各有特色,地方美术馆、博物馆、陈列馆、村史馆等也纷纷设立。同时大力培育和扶持基层特色文化活动,打造莞城“文化周末”、桥头荷花文化艺术节、茶山“茶园游会”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形成了一镇一品、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体系。

  自2011年,东莞成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后,东莞秉承共建共享、文化惠民理念,高标准建设文化设施,全方位打造文化品牌,多途径推动文化创新,在2013年底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第一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4年,东莞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1+4”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

  文化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文化。一座有底蕴的文化名城,不仅要有深厚的内涵,还要有广泛的外延,要有独特的调性,也要有时代的活力。在东莞打造文化名城期间,还坚持文艺创演,孵化岭南文化精品力作;积极打造城市艺术品牌,服务市民文娱生活;创新传承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强化文旅融合,快速发展全域旅游;共建人文湾区休闲湾区,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让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非遗之夜

  强化城市“品质” 文化强市建设向未来

  又是一个十年,用以厚植“名”城底蕴,塑造“名”城气质。2020年,东莞城市文化建设再次进入新的历程,制定出台了《全力打响东莞文化品牌 加快建设“品质文化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深度挖掘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核心内涵,塑造与东莞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形象,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更富内涵和活力的品质文化之都,以营造高质量的文化环境,推动东莞文化新一轮繁荣发展。

  2021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同样提到,要将东莞建设成为岭南特色鲜明、现代气息浓郁、人文内涵厚实、作用影响广泛的“品质文化之都”。重点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深挖东莞文化底蕴,传承东莞文脉,宣传东莞城市精神,打造具有东莞标志的文化品牌和形象等方面开展。

  站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未来的城市竞争力,更要有文化做支撑。而更高的起点,则要从“品质”出发,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特色都市。为此,东莞在“文化名城”建设成果上提出“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全面建设一个有底蕴、有品位、有特色、有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都市。

  近年来,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创新供给方式,持续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让市民共享高品质文旅生活。2021年,东莞拓展了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完善文化馆总分支馆体系,新建村(社区)支馆62个,新建成城市阅读驿站20个、绘本馆7个,整合社会力量建成家庭图书馆109个,举办第十七届读书节,书香东莞让阅读成为全民新风尚。实施了一批共享文化项目:创新举办“共享文化年”活动,打造“四个100”(营造100个“文化莞家”共享文化空间,打造100个“都市活力”共享文化活动,培育100支“红动莞邑”志愿代言团队,生产100个“品质文化”共享服务产品)共享文化项目,推出超过2600场公益文化活动,惠及市民群众共310万人次(线上260万人次、线下50万人次)。举办了一批大型文旅活动:文化惠民有声有色,组织举办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四季、文化年历、森林诗歌节、中国旅游日、“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等大型文旅活动,广大市民踊跃参与,文化获得感持续提升……

  今年,东莞部署了“文化强市”建设,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供给”这一主线,聚焦“推进东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双万’城市形象有效传播”两个目标,重点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等“七大文化”,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国际制造名城”“潮流东莞”“篮球城市”等四张城市文化名片。

  一年来,东莞社会各界尤其宣传文化系统,紧跟“文化强市”建设,就如何让文化机构“盟”起来、传统文化“活”起来、静态展览“动”起来、有效传播“融”起来等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举行了一系列富有影响力的活动,让市民在“文化强市”的共建共享中,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也找到“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可园中秋-园林实景秀”直播活动,以“文化+旅游+科技”方式,重现莞邑文化经典场景,吸引了超500万海内外网友在线观看。成立东莞美术馆联盟,并推出“美术馆之夜”活动,多馆联动,创新供给,迅速“出圈”;此外,东莞还积极筹办漫博会、文采会、推介东莞潮玩等,突出强产业、优供给,塑造“双万”城市文化新优势。其中,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的“2022湾区文采会”将联动东莞33个镇街(园区),100余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共同参与,打造高规格的文化旅游产品产业交流交易平台,使之成为聚焦前沿、科技、时尚、潮流等关键元素的一次文化行业的大部署、大讨论。

  接下来,东莞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即将召开,东莞将进一步擦亮“七大文化”和四张城市文化名片,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惠民服务,与市民共建共享;再次掀起“文化强市建设”建言献策的大讨论热潮,推动东莞文化建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来源:东莞+记者 沈汉炎)

责任编辑:李 达燊
回到顶部
相关报道
热点新闻
> 更多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东莞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
·东莞新一线城市形象不断凸显
·文明东莞再添新誉!
·东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实做强
·东莞各镇“莞邑百姓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来了!
主题活动
更多>>
文明播报
> 更多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作品征集展示
·全国排名上升7位,东莞靠什么吸引95后人才?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沉浸式情境宣讲学习……东莞各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很走心
·广东: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最后一公里”
·东莞:文明创建显成效 文明气息日渐浓
·督导组:继续打好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
·“广东好人”陈敏仪:轮椅上的射箭冠军,这东莞姑娘太燃了!
镇街动态
> 更多
·东城:打造“家文化”,提升员工幸福感归属感
·东莞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企业思政课走进樟木头
·东莞市文明实践五色花计划——精品课程进基层活动走进罗沙社区
·为“打工人”赋能!东莞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思政课在万江开课
·东莞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企业思政课(中堂专场)举行
·沙田出租屋租住文明公约、网格联系卡上线,推进平安文明出租屋建设
·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丨高埗第一堂企业思政课开课!
·精品课程进基层,“五色花计划”走进石排
地方文明网站
中央文明办主办 东莞市文明办承办 东莞时间网制作维护
备案号:京ICP备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