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鹭鸟纷纷回归,首次发现全球性濒危鸟类黑脸琵鹭

琵鹭 通讯员 孙永林 摄
“莲峰赏鹭”消失近10年后,再次回到长安人的视野。黄昏时分,莲花山下百鸟归巢,马尾水库开始热闹起来。鸟群停落在水湖中的丛林里,蔚为壮观。
“白鹭,是这里一年四季的常客。”经常来此采风的摄影爱好者廖志忠发现,高峰期时,湖中央的独立小岛,引来白鹭筑巢,俨然是一座“鸟岛”。他说,不仅鹭鸟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这是长安举全镇之力治水,带给市民的生态红利。随着长安水环境的好转,越来越多的鹭鸟回归和候鸟停栖,长安人甚至看到了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脸琵鹭,这是全球性濒危鸟类。
鸟中大熊猫 首次来长安
冬日的长安,正值候鸟南归。
12月初,摄影爱好者廖志忠到马尾水库采风,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一只特别的鹭鸟。它全身羽毛雪白,却有黑嘴和黑腿、黑脚,前额、眼线、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都是黑色。它小铲子一样的长喙,与乐器中琵琶极为相似。
记者向东莞市林业局求证发现,这是近年来东莞首次发现的黑脸琵鹭。“长安近十年来首次发现琵鹭,与长安水环境改善密不可分。”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这种鸟十分珍贵,希望大家保护好,让它安全过冬。
凤非梧桐不栖,鹭非宝地不歇。据了解,黑脸琵鹭是全球性濒危鸟类之一,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8年,全球黑脸琵鹭同步调查记录3941只。每年冬季,黑脸琵鹭喜欢到闽粤一带的湿地过冬。
鹭鸟的回归,证明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去年年中以来,在长安镇马尾水库、莲花山水库经常看到鹭鸟的身影,甚至在茅洲河出海口,沙涌、人民涌等河涌,都陆续发现鹭鸟。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种类越来越丰富。除了有牛背鹭、白鹭等,还有灰鹭群,其中白鹭最多。
治污见成效 百鸟齐归巢
长安人期盼,环境越变越好,吸引更多鹭鸟回归,再见“莲峰赏鹭”的美景。记者了解到,“莲峰赏鹭”曾是长安一处著名的景点。傍晚时分,莲花山下群鹭起飞,与山色、水色、天色、草色融为一体。
根据有记载的信息,长安的鹭鸟是1998年发现的。这得益于莲花山山体植被良好,山麓地带人工湖众多,山环水绕,环境幽静,生态优良,吸引了大批鹭鸟在此栖息,形成天然的“鹭鸟天堂”,是当时广东省最大的鹭鸟群,数量近万只。
“10年前到莲花山巡查时,当时鹭鸟大概有2000只。水环境恶化后,几乎难寻鹭鸟踪迹。”长安镇农业技术中心林业站队长喻乾告诉记者,莲花山水库大规模清淤后,由于缺乏食物来源,鹭鸟群逐渐消失。“莲花山水库的鹭鸟,或许是最后一批离开长安的鹭鸟。”
鹭鸟很灵敏,有迁徙特征,对栖息环境的要求很“挑剔”,是目前世界公认环境质量好坏的指标鸟类。研究表明,影响它迁徙的因素,一个是食物,一个是生态环境。长安濒临珠江口,水库、河涌、鱼塘遍布全镇,是鹭鸟觅食的好地方。
曾列为东莞八景的“莲峰赏鹭”,在过去十年,成了长安百姓的回忆。随着长安下大力气治污,茅洲河流域正逐步恢复原有生态,“莲峰赏鹭”也正在回归。(来源 东莞日报记者 吴金华 通讯员 秦少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