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中心整体设计文艺淡雅,布置温馨、功能齐全,既接地气又贴近群众
预计全年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400多场次,参与党员群众达到67万人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5月29日,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该镇实现“中心、站、点”三级机构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按下“加速键”。
记者了解到,长安镇将在资源整合、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先试先行,培育一批有特点、有影响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努力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向全省试点工作交出一份满意的“长安答卷”。
打造特色
营造高品位环境
莲花山脉,山河湖海,蓝天白云、百花盛开……长安通过整合盘活现有资源,在长安图书馆5楼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历时2个月时间完成场地改造与升级,场地布置温馨、功能齐全,既接地气又贴近群众。
该中心占地面积为1350平方米,场地布置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突出长安地方特色,营造高品位文明实践环境。整体围绕长安镇“山河湖海”的城市特点,结合莲花山、茅洲河等特色构思,重点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该中心设置了组织架构展板、建设模式展板、文明单位展板、文明社区展板等,设有传习堂、云讲堂、宣讲课堂等功能室,可供开展文化交流、艺术教育、理论宣讲等多类型活动。场内整体文艺淡雅,群众可在舒适、自然、放松的环境中,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记者了解到,场内实景装置、花朵、墙绘均由志愿者亲手制作,旨在通过组织志愿者参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树立文明生活理念,凝聚共建美好家园的动力。
该中心创新性搭建大数据“云平台”,可以宏观地看到全镇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志愿者注册人数、志愿服务活动时长等。值得一提的是,窗帘纱布上还展示了长安镇81位历年获得东莞好人、最美人物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事迹,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资源融合
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作为东莞的经济重镇、老牌“全国文明村镇”,长安此次入选省试点,是推动“两个文明”在基层协调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正式启用,标志着长安实现了“中心、站、点”三级机构全覆盖。
此前,长安镇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0个实践点已揭牌、授牌成立,并对全年开展的活动进行先行谋划。预计全年将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400多场次,参与党员群众达到67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在资源整合、志愿服务、机制建设下功夫,调动各方力量,为群众提供文明实践活动,奋力打造成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凝聚干群心的主阵地,成为群众家门口的信仰中心、文明中心、服务中心。
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用后,长安镇将依托党支部、学校、知名企业、文化服务场所、红色革命资源、文化祠堂等阵地,广泛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串点成线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线,全面夯实中心、站、点建设基础。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为核心,长安探索形成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多元互动、多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的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教育、科技法律、普法宣传、卫生体育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党的理论政策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感兴趣、听得懂、做得到。
此外,长安还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构建中心、站、点三级体系线上平台,实现服务资源从“小综合”向“大综合”转变,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延伸阅读
长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有些啥?
设置了组织架构、建设模式、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展板;传习堂、云讲堂、宣讲课堂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占地1350平方米的长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极具长安特色,营造出高品位环境。
记者了解到,长安镇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工作,由镇委书记担任主任,镇长担任副主任;志愿服务总队的队长是镇委书记,秘书长是分管的党委委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核心,长安建设了35个实践站、100个实践点。
绘制微缩版茅洲河
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使用面积为1350平方米,整体设计理念围绕长安镇的莲花山、茅洲河来构思,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生态、环保为出发点,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场地改造与升级。
入口左侧的橱窗,里面是一幅栩栩如生的3D长安生态美景图,莲花山脉,山河湖海,蓝天白云、百花盛开,茅洲河水清澈见底,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
茅洲河是长安镇的母亲河,长安镇把茅洲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政治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经过综合整治,茅洲河已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及生态旅游新景点,深受群众喜爱。该中心还绘制了微缩版的茅洲河。
整个场地布满了一颗颗闪亮的红星,LED屏幕前的枫树,本来是莲花山郊野公园废弃的树枝,在志愿者的设计与改造下,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屏幕展示的是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云平台,这是长安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创新手段。通过搭建大数据“云平台”,可以宏观地看到全镇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志愿者注册人数、志愿服务活动时长等,全年计划开展活动4413场次,预计组织67万人次参加。
创新打造“云讲堂”
该中心设有传习堂、云讲堂、宣讲课堂等功能室,可供开展文化交流、艺术教育、理论宣讲等多类型活动。
其中,传习堂面积达230㎡,设计了多个活动区域,适合开展小型沙龙、读书会、文化交流等多样化活动。这里的书架上也展示了党建类、文艺类以及长安茅洲河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的书籍。
传习堂所有设计、装置都由志愿者布置制作,比如绿植、花瓶、艺术品是大家利用废弃的瓶子、树枝、木头改造而成。这里的整体氛围文艺淡雅、希望群众在舒适、自然、放松的环境中,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云讲堂面积达264㎡,平时可以举办小型讲座等多元化活动。“云讲堂”也是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的线上平台,结合线下长安镇“选堂大讲堂”的开展,通过专家开讲、视频展示、故事讲述、线上互动等形式,策划推出主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线上讲堂。
文化课堂面积达107㎡,主要举办书法、美术等培训课程,群众在这里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挥毫泼墨,这里将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培训活动。
科普课堂计划举办一些科普讲座或高新技术体验活动,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心灵课堂面积达63㎡,将用于开展插花公益课程、亲子主题互动等活动,这里将为群众提供多种多样的心灵关怀服务。
宣讲课堂面积达112㎡,这里会定期开展一些培训、宣讲等活动。
每年第四季度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季”
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着力推进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科技服务“五大平台”一体化建设;注重构建“一核多点”服务阵地、培育“一核多元”志愿者队伍、探索“一呼百应”信息平台三种建设模式,坚持理论育人、新风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环境育人“五育”并举,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长安将把每年的第四季度定为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季”,举办三大系列特色活动:包括“奏响最强音”,举办“学习强国”知识竞赛、“学习强国”交流分享会;“奏响主旋律”,在全镇遴选100名先进代表组成宣讲团,深入“五区”开展宣讲;“奏响正能量”,发动“五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长安镇融合了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题赠长安的墨宝,提出了“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文化核心理念,将围绕核心理念实施“1+6”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程,深入开展“乐享长安”“选堂书院”“海螺集结号”“一核两带三网”“莲溪高峰”“一个中心三大体系五大基础”六大板块活动。2019年,共举办4622场次活动,参与人数达56.4万人次。
最美人物评选连续举办两年
在2014年,长安文广中心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据统计,长安镇获得市文明标兵单位有12个,获得市文明单位(校园)有30个。在2019年,长安政务服务中心、长安海关获得市文明单位。
2005年,长安镇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近些年,长安镇有5个社区获得了广东省文明社区,全镇13个社区都曾获得市文明标兵社区或市文明社区;
极具设计感的窗帘纱布上,展示了长安镇历年获得东莞好人、最美人物的个人事迹,一共展出了81人,希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长安最美人物评选活动是长安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活动,目前已举办了两届,共评选出最美人物65人,每年都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宣传好人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引领文明新风尚。(来源 东莞日报记者 吴金华 通讯员 李华文 曾瑞安 梁宇明 麦伟强 占有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