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明网
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首页 > 镇街动态 > 文明播报
“非遗在校园”的东莞实践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8日 来源:东莞文明网 字体:[][][] [关闭]

  在东莞非遗保护与传承行业从业10多年的张奕诗感慨:“现在的孩子要比我们小时候更了解我们的家乡。” 

  从尘封到破土再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非遗教育。 

  近日,东莞三个案例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精品案例奖,分别是:东莞市文化馆主导的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东莞市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案例、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麒麟舞案例、东莞市樟木头实验小学传承客家麒麟传统文化案例。 

  2014年以来,东莞非遗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从非遗活动走进第一所学校,到覆盖所有镇街;从非遗保护单位的单打独斗,到众人拾柴的社会力量齐参与;从看非遗、演非遗,再到深度传播非遗,东莞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非遗教育赢得赞誉。 

  培育传承大军,让莞味非遗遍地生根 

  红白相间的方桌边前,围满了正在动手体验醒狮制作的小朋友,浆糊在三张草纸上反复涂抹,几个回合后,只有骨相的醒狮头立马丰满起来。 

  这是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之一石龙镇实验幼儿园的非遗传习坊内上演的一幕。如今,这样的传习基地在东莞共有24个,各具特色基地的创建见证了东莞非遗传承从“进校园”到“在校园”的转变。 

  这是由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导的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东莞市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案例。 

  2014年,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在莞城街道率先展开,以普及为先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益性非遗活动。第一年仅有6场非遗活动送入校园,2018年之后这一规模逐渐覆盖到东莞的33个镇街。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非遗进校园”活动累计开展公益场次超200场,受惠学生约40万人次。 

  20多个项目组成的“非遗进校园”菜单在各镇街来回流转,非遗教育的漩涡逐渐激起。首先得到回应的是各镇街基层文化部门。 

  在桥头镇,莫家拳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大课间的广播操;在沙田镇,咸水歌加入全镇小学音乐必修课程;在莞城街道,花灯制作技艺等多个在地性非遗项目课程在辖区内小学和公立幼儿园实现全覆盖。镇与镇之间比学赶超的氛围,让市镇联合传承非遗的效力倍增。 

  一场场非遗活动走进去的同时,一个个非遗保护的大本营在学校扎下根来,不少学校成为非遗教育的又一主力军。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中学等服务不同学生群体的“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大量涌现,有力推动了非遗教育从“进校园”向“在校园”的创新转变。 

  5岁的陈麓好是石龙镇实验幼儿园醒狮队的一员,每天一放学都会给姥姥表演。因为喜欢醒狮,以前娇气爱哭的性格改了不少。因为想听清楚传承人的白话,作为新莞人的她主动要求学粤语…… 

  不少家长表示,孩子身上的变化让他们看到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我们得把文化找回来,对家乡文化了解多了,我们才会为家乡自豪,有更多的归属感。”家长莫伟文告诉记者。 

  资金赞助、人力支撑等来自社会力量也在良好的氛围带动下,主动加入,纷纷为东莞非遗保护和传承献策。据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莞正在采用1+X的方式,发挥各方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比如从2018年开始东莞银行出资赞助“非遗进校园”项目,大大拓展了非遗教育的供应面。 

  “‘非遗进校园’是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中心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品牌活动,也是一项内涵丰富、要素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实践,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东莞实际的内容和做法,得到省内,甚至国内非遗保护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肯定。”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说。 

  坚守在地文化,推动非遗教育纵深发展 

  粗线条、浅层次、碎片式的非遗教育一直令人诟病,如何打破桎梏,非遗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探索至关重要。 

  “这些年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一直在探索‘非遗进校园’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模式,比如,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如何建立规范,讲师资质如何建立规范;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操作标准有哪些不同;如何与高校、教师进修学校、技校等建立非遗讲师培训机制;如何与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永久性联动机制,共同推动‘非遗进校园’纵深发展、可持续发展。”黄晓丽说。 

  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精品案例奖的樟木头实验小学给出自己的答案。“学校建立了创客社团和麒麟舞社团,开展以“传承客家文化——跃动麒麟舞”为教学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麒麟文化在方方面面‘活’起来。”樟木头镇实验小学音乐备课组长黄承威说。 

  据了解,麒麟舞社团主要带领学生学习练习基本套路,创客社团更多的是让学生以麒麟舞为元素进行文化创作,将麒麟舞融入美术、音乐等其他艺术类别中。与此同时,樟木头镇实验小学还为学生定制了特色校本教材《传承客家文化——跃动麒麟舞》,教材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学习用书两种,不同年龄段学生使用的教材各有侧重。 

  伴随着各类非遗校本教材的出现,东莞于2018年启动非遗地方教材的研发,推动非遗教育规范化。目前《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初、中、高级系列教材已完成初稿。 

  “上好非遗课并不容易!”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石龙镇实验幼儿园老师莫翠艳告诉记者,如果只懂皮毛,以讲为主,课上孩子们的不少需求难以满足。据园长徐菁菁介绍,现在她们尝试打造认知、分享、实践、历奇等多形式结合的课程。 

  具体来说,一项完整的非遗课程往往首先由老师介绍历史故事,并让孩子和家长课后自行查询资料,随后进行以非遗为元素的创作活动,最后还会引导家长带孩子走进非遗传承人的传习基地,进行实地体验。整个过程还将非遗与德育,非遗与日常生活结合,探索一种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课程协作模式。 

  “现在跟孩子走在中山路上,他会给我介绍石龙的新昌鼓。好多非遗都是孩子告诉我的,也算是为我们家长补课。”正在幼儿园门口等孩子放学的家长谭周清说。 

  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队伍的素质与非遗教育的质量与深度关系密切,不少学校采用专题培训、评优、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传统文化素质。 

  多年参与非遗课程教学的经验,让莫翠艳成为了一名非遗志愿者。如今她不仅具备了协助非遗传承人进行非遗教育相关活动的资质,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成为身边人的非遗导师。 

  从2014年只有“一展一讲”形式,到现在有“线上展厅、普及讲座、活态展示、互动课堂、展演体验”等丰富的菜单式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有不少于30所学校将非遗的传承拓展向非遗研学游、非遗夏令营等更加丰富的活动中,更多系统化的非遗教育探索仍在继续。 

  以每一个孩子为原点,每一位老师为支点,新兴的非遗宣传员与非遗传承人并肩作战,捕捉父辈的回忆,延续家乡的历史文脉,让莞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兴未艾。 

  ■记者观察 

  品牌与创新是活力之源 

  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评选中,东莞市共有四个项目进入终选,其中有三个项目入选“十大精品案例”,入选数量与广州市并列第一。 

  东莞“非遗进校园”工作,已经完成了“播种”阶段,我们更加期待它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 

  “非遗进校园”不是简单的走流程、看表演,而是要融入教学中。从入选案例来看,无论是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麒麟舞》还是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传承客家麒麟传统文化》,都做到了将非遗融入课程,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各有特点。从最初单纯的引进非遗到现在的特色教学,“非遗进校园”在东莞颇有遍地开花之势。 

  “非遗进校园”不是短暂的开发、训练,还要有长远的目光与打算。目前,东莞市“非遗进校园”已涵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技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广泛性、普惠性;同时对学校教师培养、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的重视,为“非遗进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只有保证“非遗进校园”星星之火的长久不灭,才能等待燎原的那一天。 

  “非遗进校园”不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更要有大胆的创新。“非遗进校园”的创新一是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本次获得“十大精品案例”的两所学校已经给出了答案。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也不断突破,2014年至今,东莞“非遗进校园”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 

  东莞“非遗进校园”工作发展至今,成果显著。本次“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评委会专家提到:未来,“非遗进校园”如何因地制宜?注重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或许能成为趋势。此外,对东莞各地“非遗进校园”中出现的优秀课程、优秀社团、优秀教材等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模式并进行推广,则是保证东莞“非遗进校园”工作生命力的关键。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李玲玉 章倩倩

责任编辑:李 达燊
回到顶部
相关报道
热点新闻
> 更多
·市领导督导“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
·文明东莞再添新誉!
·这份荣誉,感谢千万东莞人的付出!
·东莞跃升省内地级全国文明城市第二名
·东莞持续开展“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
·“世界工厂”的雄心
·东莞深入实施“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
·东莞战疫路上凡人不凡
主题活动
更多>>
文明播报
> 更多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作品征集展示
·抬车救人的样子真帅!东莞这一场景刷屏朋友圈
·审议通过!东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来了
·市领导到麻涌、沙田调研督导“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
·东莞高三、初三学生返校首日现场秩序平稳,防疫举措有力
·东莞市2022年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启动
·东莞“云祭扫”画出防疫思亲“同心圆”
·文明东莞再添新誉!千万人口皆是守护家园的“主角”
镇街动态
> 更多
·厚街启动重修万福阁,预计半年后对外开放
·道滘大岭丫村:创新环卫保洁模式 助力美丽乡村“高颜值”
·高埗镇2500多名党员奋战“疫”线
·1000份福袋赠医护!横沥女企业家暖心致敬抗疫人
·万江设360个宣传服务点 持续开展“全民戴口罩”行动
·南城设300多个宣传服务点免费派口罩
·南城抗疫“父女兵”:父亲“红马甲”,女儿“蓝马甲”
·“全民戴口罩”在行动,石碣志愿者为群众免费发放口罩
地方文明网站
中央文明办主办 东莞市文明办承办 东莞时间网制作维护
备案号:京ICP备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