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明网
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首页 > 镇街动态 > 文明播报
东莞频繁上央媒的原因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16日 来源:东莞文明网 字体:[][][] [关闭]

  近日,《经济日报》主报头版刊发万字重磅报道《东莞豪迈——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下称《东莞豪迈》)。报道对“制造业立市”发展脉络进行全面梳理,对东莞城市精神进行了生动阐释。

  经济日报是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是经济领域发行量大、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主流媒体。能在这样级别的媒体头版中,以万字的规模,报道一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实属罕见。

  然而,这不是东莞首次亮相中央媒体。记者梳理了近两年公开报道发现,东莞不仅频繁登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关注》等电视栏目,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中也经常亮相。

  据不完全统计,仅是2021年,《人民日报》(含客户端)推出涉莞报道110多篇、新华社发涉莞通讯稿件120多篇、央视各栏目共采用涉莞稿件80多条次,省台广播新闻共采用涉莞稿件约600条,连续12个月排名全省第一。

  从“三来一补”起家到“广东四小虎”,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中美贸易摩擦再到新冠肺炎疫情……一路风雨兼程,东莞是怎么办到频频刷屏央媒省媒的?

  动力转换

  从“三来一补”到先进制造业

  全球每3件玩具、每5部智能手机、每5件羊毛衫、每10双运动鞋,其中之一就是东莞造;每10台口罩机,也有6台是东莞造……经济日报的《东莞豪迈》开篇这样描述东莞。

  确实,东莞吸引央媒的一个先天优势是她的城市成长基因——制造。自1978年7月,中国大陆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正式创建后,这颗“种子”便迸发出蓬勃生命力,从此万木萌发,引来万般气象,并一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借改革开放的“天时”、毗邻港澳的“地利”、华侨投资的“人和”,“东莞制造”越来越出名,行销全球;与东莞有关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精彩,“霸屏”全国。

  然而,初心易得,始终难守。1995年,东莞外向依存度曾达到433.8%的历史最高值,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东莞经济增速放慢至个位数,甚至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相较于个别地方脱实向虚、一时繁荣、不可持续,东莞制造业立市的路子走得对、走得好、走得稳。

  正如《东莞豪迈》所说:东莞坚信,实体经济是务本有前途。坚持,让东莞的制造之根在风吹雨打中更坚韧。坚守,东莞初心不改,择高立宽处行。守住守好底色的底气从哪里来?那就是: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和“魂”。

  于是,近几年央媒省媒关注东莞的聚焦悄悄发生了变化——“三来一补”的笔墨越来越少,先进制造的笔墨越来越多——不仅关注东莞制造的过去,更关注的是她现下转型及未来驶向。

  事实最有说服力。昔日雄居“广东四小虎”的东莞,今天“虎劲”更猛。在我国41个工业大类中,东莞就拥有34个大类、6万多种产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近万亿级规模;全市市场主体突破150万户,民营经济从为外资企业“跑龙套”到“唱主角”;R&D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升至3.54%,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挺进全国城市20强、地级市第三。

  东莞去年正式迈向“双万”城市,是各大媒体关注东莞的一个重要节点。媒体们纷纷向东莞发问:GDP过万亿元后,面对制造业梯度转档新形势和逆全球化现象,如何让制造业持续保持活力、焕发活力、充满张力?东莞的答案是:力求做到“智勇双全”,做强做优制造业。

  回首产业升级浪潮,东莞勇立潮头。但顺势而为并不能保证一帆风顺,东莞的每轮产业转型升级都伴随着危机与阵痛,关键是善于危中见机、危中谋机、转危为机。为此,东莞“壮士断腕”,开启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园区统筹,再次引领了开放型经济的转型方向。

  传统优势产业因转型被激活的同时,新动能向何处寻?松山湖的科技之光,照亮“世界工厂”。造梦者应时而前瞻的判断、逐梦者激情的坚守,让一朵朵梦想之花绽放松山湖畔,更使一片片荔枝林层层蝶变,实现了从国家高新区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三级跳”。而松山湖,也成为各大媒体笔下的“明星”打卡点、东莞最“靓”的仔。

  内外兼修

  从近者悦到远者来

  2022年大年初一,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新莞人万海敏和同事们一起去看表演,感受不一样的年味。报道中说,为了让外地员工安心过年,万海敏的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福利措施,除了不菲的奖金、加班费,还统一给留莞过年员工的家属寄送特产年货,为他们老家的父母派发拜年红包,给老家留守儿童寄送公司准备的儿童礼品玩具。

  东莞频繁在央媒省媒“霸屏”,除了坚守制造的城市基因外,还因为这座城市的人。

  百度地图近期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在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东莞力压苏州、成都、杭州等大城市,排名全国第五。

  与许多媒体一样,看到这则统计报告,记者起初有些意外。东莞面积仅2460平方公里,仅占佛山三分之二、苏州四分之一、重庆三十三分之一,是人口吸引力TOP10城市里仅次于深圳,第二小的城市。如此狭小的土地,凭什么吸引数百万年轻人带着理想,像候鸟一样迁徙到这座城市?

  细细想来,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为何年轻人爱来东莞?这是因为,东莞是一个愿意与年轻人相互成就的城市。最新统计显示,2021年东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2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1.55%,荣获“2021年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东莞今年春节后第三周平均招聘薪酬为9857元/月,位居全国第十,高于佛山、厦门、无锡。根据猎聘公布的“2022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就业大数据报告”显示,东莞智能制造领域新发职位平均年薪达18万,入围全国TOP20,领先宁波、重庆。

  也即是说,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在东莞不仅可以谋生,还可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甚至只要你稍加努力,在东莞发家致富机会还是挺多的——截至目前,东莞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50万户,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转换一下大意是:每7个东莞人,就有一个是老板。

  为何年轻人爱来东莞?这是因为,东莞是一个愿意让年轻人享受生活的城市。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认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东莞15-59岁人口占比为81.41%,平均年龄约34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

  换句话说,在东莞这座城市,你身边的朋友都是年轻人,有共同的圈子。就在近日,东莞启动了“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活动,将从4月下旬持续到12月,在全市铺开、全年开展,用时尚音符打造潮流之都,感受东莞这座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青春之城”的音乐热情。

  为何年轻人爱来东莞?这是因为,东莞是一个愿意主动服务帮助年轻人的城市。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孔雀东南飞,百万民工下东莞”到2007年用“新莞人”称呼外来群体,从2010年在广东省率先推出积分入户到全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升级版,东莞用包容让无数人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如何让这千万人口与东莞相互成就、共生共荣?一句话,构建一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为了留住人,东莞在感情上、事业上、待遇上、平台上、环境上下功夫,最基本的是为其解决生活、创业、发展和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人安居乐业。内外兼修,让近者悦、远者来,让一见生情、日久深情。

  巧借东风

  从左右逢源到拥抱大湾区

  在地理位置上拥有先天优势的东莞,有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的逐渐崛起中,日渐成为央媒省媒笔下的研究对象。

  在过去,东莞因市场选择而兴,因善抓趋势而起。“珠三角”时代,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四城串成的黄金经济走廊上,东莞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左右逢源,迅速崛起为“世界工厂”。

  然而,现如今,随着陆域视野的“珠三角”变为海域视野的“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竞合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

  资源的流动从来向优。毗邻港深广三个一线城市,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如影随形的是虹吸。城市竞合,恰如牌局。高校比不过广州、科创比不过深圳,招引大项目的能级更与“老大哥”不可同日而语,没有“王炸”的东莞,如何才能继续“左右逢源”?媒体记者纷纷向东莞抛出疑问。

  《东莞豪迈》经过数月的调研,在报道中梳理了东莞已经在走的几个路径:巧借东风,大树底下好乘凉;抓住机遇,“小牌”打成“大牌”;扬长补短,“洼地”可望成高地。

  在《东莞豪迈》调研组的笔中,莞深之间的“双城故事”演绎出了新的内涵。“深圳研发+东莞制造”高度协同,双城间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华为、OPPO、vivo都横跨两城,“双城族”交通潮汐蔚为壮观,工作日深圳车牌仅在长安镇行驶的就有9万多辆次。湾区时代,深入东莞镇街、园区,大家谈的不再仅是抢抓深圳产业外溢机遇,更着意于抢抓高端创新资源外溢机遇,与深圳“双研发、双品牌、双制造”,一体化参与全球竞争。

  拥抱大湾区,才有大未来,莞深协同只是缩影之一。东莞靠什么在大湾区安身立命、错位竞争?制造是东莞的“底牌”,添上科技底色的制造将成为东莞的“王牌”。

  东莞如何拥抱大湾区,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也作出了明确:东莞将以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统领,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东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机遇,全面深化与广州、深圳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加强松山湖科学城等全市重大战略平台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一体联动发展。

  一幅壮丽的大融通图景已铺开:群山阻隔的松山湖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间,直线距离7公里的通道正在打通;东莞与深圳等地协同培育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奋力朝着世界级跃升;通往广深的轨道交通快速加密,人才流动的“毛细血管”逐渐畅通……珠江奔涌,拥湾向海,万里可期。

  中央和省主流媒体的密集报道,继而带动了新媒体的持续传播和网友的接连点赞,全媒体矩阵充分展示东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改革发展的重点举措和突出成就,广泛宣传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新面貌,极大提升了东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东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在央媒省媒笔下,她是敢为人先的“世界工厂”、是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是锐意进取的“青春之城”、是全国闻名“文明城市”……正所谓眼见为实,我们仍然希望,关注东莞的你能够常来走走看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莞”。

  (来源:东莞日报记者 曹丽娟)

责任编辑:李 达燊
回到顶部
相关报道
热点新闻
> 更多
·习近平出席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东莞: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
·2021年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出炉!
·东莞“摘星”不易,千万人共向未来
·文明东莞再添新誉!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
·2022年第一季度“东莞好人”正式候选人名单出炉!
·市领导督导“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
主题活动
更多>>
文明播报
> 更多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作品征集展示
·榜样力量!2022年第一季度“东莞好人”名单出炉!
·东莞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赋能文化强市建设
·东莞市第五届童谣创作大赛颁奖仪式5月14日举行
·东莞: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基础设施“硬联通”,东莞加速“入湾”
·东莞青年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东莞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
镇街动态
> 更多
·大朗文明交通进驾校,交通安全从“准驾驶人”抓起
·累了渴了,请来这里!凤岗又一“工会爱心驿站”启用
·“工会爱心驿站”揭牌,莞城打造户外劳动者的“歇脚地”
·东莞市“工会爱心驿站”南城稻花村站揭牌
·大手拉小手,共绘美丽家园!清溪镇开展亲子家庭护绿实践活动
·常平镇新一届“儿童故事大王”出炉
·打造灯光夜景,厚街这6条路将开启“美颜模式”
·起龙啦!东莞龙舟月正式开始,还有这些活动等着你→
地方文明网站
中央文明办主办 东莞市文明办承办 东莞时间网制作维护
备案号:京ICP备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