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明网
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新闻热点
藏在“马路牙子”里的东莞温度
发表时间:2023年06月15日 来源:东莞文明网 字体:[][][] [关闭]

  20cm,是“马路牙子”的高度。普通人一脚就上去了,但骑车的人到这里要小心地放慢速度,如果是坐着轮椅的,更是要费好一番工夫。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似乎无法避开这些不人性化的设计。如果说改善交通是长期、系统的课题,那为什么不从小小的“马路牙子”做起,让更多人愿意用慢行的方式替代开车?

  东莞正在发生这一改变。

▲莞太路宏远立交桥下,两轮电动车与汽车各行其道

  “马路牙子”降级,慢行体验提档

  外卖小哥尤其痛恨“马路牙子”。

▲企石镇一路口梯级高差过高,两轮车难以通行

  外卖员刘志远说,刚开始跑外卖的时候,就在鸿福路南城商务大厦路口那的“马路牙子”摔过一次,还有好多次因为快速通过路口的“马路牙子”,导致外卖箱里的餐食都洒了出来。

  “马路牙子”是路缘石的俗称,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把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开,更好地保护非机动车和行人;一方面是使沿街的建筑高于路面,方便排水。

  “马路牙子”可以阻拦大轮子的汽车开上去,防止压坏道砖、侵占空间。而当它出现在人行道与车行道衔接处时,则被称为“梯级差”,使得小轮子的自行车、电动车不得不减速通过,甚至停下来把前轮抬高才能过去。轮椅使用者更是得借助别人的帮助才可以通过。

  你可以在渠化岛上看到它,可以在两条马路交界处看到它,也可以在小区、公司门前看到它。过去的鸿福路-莞太路路口曾是这样,骑车上到渠化岛的时候,屁股难免“Duang”的一下。还有曾经的莞太路-三元路路口、公常路-黄江路路口、东城中路-东纵路路口……

  事实上对于“马路牙子”的高度,国家早有规范标准。2012年国家出台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指出,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应大于10mm。

  但是东莞大多数道路建成时间要早于这一时间,许多道路在规划建设时没有考虑到慢行和无障碍出行的需求。而如今,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也许你在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也注意到过,穿着绿马甲的施工队在破拆路口的路缘石,改铺成斜坡。

▲厚街镇对路口高差进行改造

  这是东莞正在发生的改变。骑行爱好者刘杰感受很明显,他上下班经常骑车走莞太路,莞太路的品质提升工程一点点改变自己的通勤体验。改造前他很少走非机动车道,因为除了要跨过路口的一道道坎,还要躲避商家摆放的各种东西和乱停放的汽车。“现在舒服多了,骑车通过各种路口都很平坦,不抖了。”

▲三元路宏远立交桥下,非机动车道与车行道零高差衔接

  中国一冶深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改造思路,全长6.75公里的莞太路品质提升工程全部的交叉路口都做了“零高差”处理。

  改变同样发生在鸿福路商圈、厚街万达商圈,以及许许多多的路口。

  2022年9月,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东莞市道路改造建设指引》,明确指出要按照标准设置无障碍缓坡。近日虎门镇公布的一批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的施工招标公告中,南新路等7条道路升级改造的施工方案均提及无障碍坡道的建设。

  5月23日,厚街镇发布消息称,全镇非机动车道梯级差改造工作已完成。截至当日,今年以来全镇范围内完成了283处人行道梯级差改造。

  比起狮子洋通道、滨海湾大桥、莞深高速这些重大的工程,小尺度的改变或许微不足道,但一座城市的温度和善意,正是藏在这些细节中。

  畅通慢行空间,人车各行其道

  在改善慢行交通方面,洪梅镇是“优等生”。2020年东莞市启动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以后,洪梅镇被选为全市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的先行示范镇街,并以洪梅大道为中心开展连片道路的品质提升,“人车分流”理念在洪梅镇得到践行。

  在双向六车道的主干道洪梅大道,中央新设置了隔离护栏,路侧设置了行人隔离护栏;双向四车道的振华路也在路侧设置了行人隔离护栏。

▲洪梅镇振华路路侧设置了隔离护栏

  洪梅镇交通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街边有许多商铺,过去经常有行人和非机动车横穿马路,俗称“鬼探头”,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全镇中心区域在有条件的地方都增设了中央隔离护栏或行人隔离护栏,改造之后,道路秩序明显改善。自改造完成,洪梅大道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35%,实现交通事故零伤亡。

  如何做到?关键在于路权的分配上。

  车行道上,洪梅镇中心区域的主次干道路面完全不划设停车位,从而保障车行道的通行空间。

  慢行道上,消除了人行道梯级差约280处,并清退建筑退让空间的设施、障碍物,实现了人行道、建筑退让空间等人行空间的有效连通。

  外卖员杨明表示,现在骑行在非机动车道上的人多了起来,“以前肯定是骑在下面(机动车道)比较多,虽然危险但也没办法啊,非机动车道那个样子没法骑嘛。”

  而为了保障慢行空间不被侵占,洪梅花费了不少工夫。

  完善设置人行道止车石(柱)超1300多个,新增路外停车位约2250个,清退建筑退让红线内车位340个。为彻底解决停车问题,将打造镇中心区停车5分钟步行半径。接下来还将在违停上加强治理。

▲洪梅镇一商业街路口设置止车柱

  更大的困难在于规范建筑退让空间秩序,整治占用公共空间资源阻碍行人通行的行为。对于这项工作,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些店铺业主不能理解,“自家的东西摆在自家门口还不行了?”洪梅镇交通分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我们也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在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们现在在宣传一个理念,公共空间资源属于公益性质,不得随意占用。”

  类似的事情也在其他地方上演,如今年3月塘厦镇新设置的非机动车道上也装有隔离护栏,但不久就有附近的市民或商家为了停车方便拆除护栏。

▲塘厦镇一道路非机动车道上的护栏被拆除,货车停在缺口位置

  基础打下去了,要真正维护好慢行空间,遵守各行其道的规则,还要依赖于每一个城市人的自觉。

  “双万”东莞的道路新貌

  重新建设一条道路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以东莞市近期发布的一条新建道路招标计划举例,新建一条阿里山路支线,工程总长936米,需要的资金达6774万元。对于城市建设基本成型的东莞,优化出行品质,更多的是在微尺度上进行雕琢。

▲建筑退让空间道路改造示意图

  《东莞市道路改造建设指引》适时印发。它结合道路“U”型空间涉及的道路空间、市政设施、夜景照明、景观绿化、城市家具、建筑退让共6大系统,制定了明确指引。

  道路空间应该各行其道。机动车道按照功能定位和交通需求确定设计标准,比如交叉口进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应低于3.0m,条件受限时不应小于2.8m。人行道应该是连续畅通的,宽度有保障,路口平整无高差、盲道规范且齐全,有更多的立体过街设施。非机动车道更多采用全隔离,要减少行人和两轮车走在同一个平面的人非共板的道路断面形式;2.5m和1.5m以上的非机动车道越来越多。

  莞城做出了大胆探索。6月10日起,莞城东正路、万寿路、市桥路、西正路、凤来路调整为单行道,腾出一部分车行道空间改设非机动车道用栏杆隔离。

▲莞城一批道路改为单行道,并设置非机动车道

  市政设施要更加集约布局。路灯杆、交通设施杆、电箱、垃圾箱等设施应该统一设置在道路设施带,分类归并整合。井盖应该和路面平齐。

  建筑退让空间要更强调服务功能。空间布局应该是整体协调的且通畅的,丰富的休闲景观设施和协调统一的建筑外观,使得街道空间不再只是为了通行,而是朋友、家人可以一起在上面悠闲漫步的公共空间。

  在路面铺装上的细节体现了道路交通以人为本的理念。人行道铺装推荐选用花岗岩、仿花岗岩石材(PC砖)、预制混凝土砖、透水砖,颜色均为灰色系。更加耐用,不容易空鼓和板砖翘起。常见的那种红黄色的烧结砖将越来越少。非机动车道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整体式非机动车道路面材料。即使破裂也不会像砖石那样翘起来或者缺一块,容易致人“扑街”。

▲《东莞市道路改造建设指引》中关于路面铺装的介绍

  微尺度的改造,正在让东莞道路变得更加人性化。今年开始,东莞正式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行动,道路空间改造是其中的一项重点任务。东莞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2400公里主干道路的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第一年将完成240公里。

  相信随着道路空间回归原本、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道路秩序回归安全、街道公共空间回归公益,繁荣、充满烟火气的街道空间也将回归人们的生活。一条条道路将把城市的各条街道像珍珠一样串起来,装点这座城市的美丽动人。

责任编辑:李 达燊
回到顶部
相关报道
热点新闻
> 更多
·热!热!热!高温下如何防暑降温,横沥这场讲座干货满满
·广东发文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优质文化供给
·香港青年是懂东莞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打卡鸦博馆!
·一起做到这9点,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当落水女子惊到附近训练的龙舟队……这场救援“很暖”!
·东莞:听群众“心上事”,办惠民“微实事”
·东莞市第二届家庭文化节正式开幕
·文明点亮“安居梦”,东莞出租屋变“星级家”
主题活动
更多>>
文明播报
> 更多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作品征集展示
·李书磊集体会见中国-中亚政党对话会外方参会代表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万江:万象“耕”新,共筑振兴
·东莞地标集体亮灯 呼吁市民齐心共建文明东莞
·千万人同心,文明东莞建设有力量!
·一组海报了解《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东莞因你而文明——致广大市民的倡议书
镇街动态
> 更多
·道滘:《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活动走进村(社区)、企业
·广东省文学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桥头华立学校
·横沥打造“五大学堂”,推动“五色花计划”落实落细长效常态
·仲夏桑扈鸣,横沥文明实践正当时
·石碣镇礼遇东莞好人,共享音乐之美
·兴塘社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进小区活动
·浓浓端午情 悠悠敬老心
·传承特色美食, 新老两代共制“粽”“角”之宴
地方文明网站
中央文明办主办 东莞市文明办承办 东莞时间网制作维护
备案号:京ICP备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