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明网
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新闻热点
5月1日起!《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4日 来源:东莞文明网 字体:[][][] [关闭]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

  今年5月1日起,《东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莞邑大地有了文明之“法”,将进一步涵养城市文明之风,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携带犬只外出应当为犬只佩戴犬牌,驾驶车辆不以手持方式使用手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关爱……《条例》的条款立足东莞特色,将增加市民对文明的敬畏、珍惜,巩固东莞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法治号角已经吹响,文明风帆乘风破浪。

  扫码看《条例》全文

 

 

  提升千万人口家园意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广大市民群众全力支持,汇聚起协同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大合力,东莞已连续五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已迈入全域化创建、精细化创建、高品质创建的新阶段。

  东莞是“国际制造名城”,城市开放包容,吸引五湖四海的人来这里奋发逐梦,让东莞成为人口过千万,GDP过万亿的“双万”之城、幸福之城。

  与此同时,东莞也存在着一些让群众关切并迫切希望解决的不文明行为和现象,这些行为和现象不仅影响了文明城市的形象,降低了广大市民对文明城市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影响了东莞两个文明的高质量发展。

  “双万”东莞需要用强化市民文明的涵育工作,需要德法兼备推动文明城市向更高水平迈进,需要通过一部地方性法规,加速规范、促进和保障公民普遍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提升千万人口的家园意识,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强大的内生动力。

  2020年,东莞文明立法被正式提上日程。

  2021年4月,市文明办联合市立法基地成立了《条例》起草组,启动文明立法,在经过制定立正式法工作方案、与专家座谈调研、收集相关建议等工作后,当年6月完成了《条例(草案)》草案。此后,结合各方意见,经过多轮修改后,于2021年12月形成了《条例(送审稿)》。

  市民群众的意见是文明立法的重要考量因素,东莞坚持开门立法,广征社会各界民意,让《条例》更接地气,能够充分体现全体市民的意愿。

  2022年6—7月,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有4.6万人次参与,并收到有效意见建议约2000条,梳理出的意见建议成为《条例(草案)》再修改再完善的重要参考。

  2022年8月29日,《条例(草案)》提交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市文明办对《条例》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说明。制定《条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推动广大群众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在立法过程中,东莞除了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还前往其他城市开展立法调研,围绕一些市民关注的问题对条款反复进行论证修改,力求实现良法善治。

  今年1月6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条例》。2月10日,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条例》。

  至此,文明东莞,有“法”可依。

  镌刻城市文明新标尺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条例》将法治与德治、倡导与规范有机结合,通过立法规范市民行为,固化文明创建成果,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东莞精神文明建设从此迈入法制化时代。

  提高规范文明行为的权威性——无规矩不成方圆。《条例》全面、系统规范文明行为,强化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执行力度,增强权威性、提高公信力,引领、推动全体市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加强规范文明行为的系统性——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文明行为促进各项内容、实施方法作出严格规定和明确细化,要求建立健全文明行为评估体系,推动解决涉文明行为的规章制度分散零乱、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增强文明行为促进的系统性。

  提高治理不文明行为的约束性——《条例》制定不文明行为重点治理清单,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清单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建立不文明行为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和治理协作联动机制,依法实施联合惩戒,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氛围。

  鼓励文明行为的长效性——《条例》明确市镇两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应当不断完善文明行为促进和保障工作机制,有利于形成部门和社会合力,共同为保障和促进文明行为不断创造有利条件、形成工作惯性。

  《条例》的出台,将推动文明更加深深地根植于莞邑大地,根植于千万人的心中,让市民自觉成为文明的践行者、传播者、推动者,绘就全民共建公治共享的“同心园”。

 

  彰显东莞城市特色

  《条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规,以德法共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弘扬东莞城市精神,体现对流动人口的关爱,将奖励与惩戒相结合,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一部立足东莞特色的法律,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助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规,找准促进法的立法定位,促进核心价值观由“软性要求”向“硬性规范”转变。

  德法共治提高文明程度——《条例》第八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等,注重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加强公民道德、家庭家教家风、文明校园等建设,推动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

  《条例》第三条规定,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做好流动人口居住、公共文化服务、子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等工作……东莞外来人口众多,市民对文明行为的认识不统一,作为首创性特色条款,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关爱写进了《条例》。

  推动城市精神融入文明立法——《条例》第七条,是体现东莞市城市文明建设的特色条款,提出坚持弘扬“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传播“每天绽放新精彩”城市宣传口号,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提升全市人民对东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共同推进文明友善之城建设。

  体现东莞城市文明建设的特色——《条例》中设定“流动人口服务”。倡导“设立爱心服务点、公益阅读点,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饮用水、餐食加热、遮风避雨等便利服务”,充分体现城市文明建设的条款。

  每一位东莞人,既是城市文明的体验者、受益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创建者和参与者。奖励与惩戒相结合,才能推动文明立法更有执行效力。

  《条例》对文明示范行为记录制度与激励机制建设进行规定。通过对鼓励的文明示范行为信息进行记录,为后续表彰文明行为和促进工作建立基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促进机制。

  《条例》还明确了不文明行为的法律责任,如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由该禁止吸烟场所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卫生健康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迈上“双万”城市新赛道,东莞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向未来,《条例》将发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推动千万东莞人将以更高水平创建文明城市,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 达燊
回到顶部
相关报道
热点新闻
> 更多
·文明共享,和谐共融!“东莞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工作交流现场会举行
·中宣部调研组来粤调研指导国际传播工作
·千万人同心,文明东莞建设有力量!
·《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5月起施行
·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城市之光”传播项目正式启动!
·东莞新一线城市形象不断凸显
·文明东莞再添新誉!
主题活动
更多>>
文明播报
> 更多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作品征集展示
·万江:万象“耕”新,共筑振兴
·东莞地标集体亮灯 呼吁市民齐心共建文明东莞
·千万人同心,文明东莞建设有力量!
·一组海报了解《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东莞因你而文明——致广大市民的倡议书
·@东莞市民,这份文明祭扫倡议书请查收!
·千万人同心共建美好东莞
镇街动态
> 更多
·引领城市租住文明潮流,莞寓·市人才安居社区有“秘笈”
·世界地球日,东莞举办的这个活动吸引20万人体验绿色低碳生活
·中堂夜晚“朗读者”,他们认真的样子真好看!
·东莞,很暖!
·东莞各镇街多举措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文明共享|多彩活动为租户、员工赋能
·“走出去+带进来”,石碣多项文艺活动惠及企业赋能员工
·文明公约大家谈!东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市人才安居公寓
地方文明网站
中央文明办主办 东莞市文明办承办 东莞时间网制作维护
备案号:京ICP备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