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新鲜出炉,共产生“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各5篇。其中,来自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作家村民的作品占两席。分别是王松的中篇小说《红骆驼》获“中篇小说奖”,江子的散文《回乡记》获“散文杂文奖”。
据介绍,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奖之一。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创立于1997年,同时也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之一,每四年评选一次。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年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设置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每个奖项获奖作品不超过5篇(部)。
鲁迅文学奖既是对过往文学成就的梳理,为继续推动文学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也是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
【延伸阅读】
王松《红骆驼》
“中国作家第一村”的作家村民王松,历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国内各大文学期刊发表《红汞》《红风筝》《红梅花儿开》等大量中、短篇小说,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烟火》《寻爱记》《爷的荣誉》等及个人作品集数十种。曾在国内获多种文学奖项,部分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并译介到海外。
王松偏爱红色,这些可以从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从少年成长主题的《红汞》《红风筝》《红莓花儿开》到书写赣南苏区革命历史的长篇《红》,“红”的象征体系随着他瑰丽多变的笔触不断位移。《红骆驼》在标题里又用到“红”的意象。据了解,小说《红骆驼》始于作者母亲垂暮之年一次执念的旅行。作者采用母女二人不断交替的叙事视角,一面是旅程在等候、耽搁和延误,一面是故事在切换和闪回。随着旅途中空间的不断变化,线性的时间也随之被切割,拽出叙事的多重线头。文章很有可读性。
十月杂志副主编季亚娅评论说,《红骆驼》是一台精密的叙事仪器,起承转合的叙事节奏里有着精准的控制,像钟摆一样往返摇曳不差须臾。《四川文学》编辑部主任杨易唯评论说,王松在处理历史题材的时候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人文关怀,使其在具有思想内涵的同时又充满了艺术魅力。《红骆驼》把宏大叙事以及历史的痕迹转变成鲜活的现在,由感情这个切入口,打开不同人物的内心。王松则认为,情感的神圣和神奇之处,就在于不同于这世界上的任何一样东西。它是与生俱来的,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感情不是。它是生可带来,死可带去的。所以他的作品都带着浓浓的情感色彩。
江子《回乡记》
“中国作家第一村”的作家村民江子,本名曾清生,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江子在《人民文学》《十月》《北京文学》《天涯》等刊物发表了两百多万字的文章。出版了长篇散文《青花帝国》,散文集《回乡记》《田园将芜》《苍山如海》等。
江子的《回乡记》是一部探寻故乡与他乡、出走与回归的精神之书,也是一部在日益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如何融入繁华世界、探寻生活方向的心灵之书。《回乡记》的出版引发了较大反响,也唤起人们对于故乡的凝视与忧思。评论界认为它不仅是一部中国乡村人物志,也是一部中国乡村信史。作家古耜认为《回乡记》是“亚乡土叙事的一次可贵探索”,虽然它“不无苦涩与沉重,但更多的是温暖和光明的画卷”。江子认为,该书是他对故乡的赠礼,也是他多年来努力探寻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下人的命运变迁,文化的变迁,文明的遗存、消逝与增长的乡野观察笔记。
(来源:东莞+记者 谢伟轩 通讯员:邹晓威)